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国内规模最大运河非遗馆在沧州开馆,汇聚沿河八省市非遗精华-每日快看

2023-05-29 22:10:13 来源:澎湃新闻

“这里是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是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一园一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中国大运河沿线规模最大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讲解员刘芯源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如是介绍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5月26日,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正式开幕,坐落于河北沧州园博园内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也于当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据刘芯源介绍,展馆总建筑面积31000平方米,总展陈面积约为15885平方米,汇集了大运河流域沿线8省(市)的非遗精华。

据沧州日报报道,大运河非遗馆共呈现人类级非遗展项19项、国家级非遗展项370项、省级非遗展项103项、市级非遗展项30项,多媒体非遗展项约500项,共计约1022项,集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彰显出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走进一楼的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厅,一块巨大浮雕映入眼帘,北京、天津、沧州等大运河沿线城市的航运风貌、代表性建筑景观和非遗项目蕴含其间。据刘芯源介绍,浮雕中仅展现40余项非遗项目,而总览厅展出数量达300余项。

浮雕展示了大运河流域沿线8省(市)的非遗精华。

大运河自北向南,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因此,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厅共设置了8个城市展厅。

北京展区主题为“灯火明京城”,展区中心摆有一件景泰蓝作品《船承大运》。据刘芯源介绍,它仿照了明代的预备大黄船,船身主体由铜胎掐丝珐琅制成,船帆由运河流经的8省(市)的代表花卉组成,寓意着8省(市)璀璨文化的共同传承。除此之外,一座仿湖广会馆的京剧戏台,一个个铜北京鬃人、画人、毛猴等精巧的工艺品,无不展现出了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北京鬃人等工艺品。

走进天津展区,抬眼望去,上空有一条“光带”,脚下则有一条“水带”,寓意流淌的运河。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光带”和“水带”贯穿整个展厅。据刘芯源介绍,这寓意着大运河非遗是经由时间和空间共同酿制传承的人民智慧。“天津段的主题是津门百业传,是参照天津古文化街上的“津门故里”牌楼搭建而成,两侧分别是杨柳青木板年画与泥人张的店铺,正中间是一件重点展品《天津三岔河口》,用35个泥塑人物和与之对应的场景,再现天津三岔河口百业兴旺的繁荣场面。”

展品《天津三岔河口》。

沧海之州,武健泱泱,运河流经至河北沧州,不仅促进了沿岸经济繁荣,同时也将沿岸优秀文化传播深远,典型如沧州武术和吴桥杂技,声名远扬。进入河北展区,迎面的沧州的标志性文物——沧州铁狮子引人瞩目,其周围环绕着运河形态的飘带,上面以雕塑的形式展现了河北侠义豪杰的精神。“这是工匠师在巴掌大小的鼻烟壶内,进行创作,用一支细小的刻制钩笔伸进去,进行反向的绘画和写字”,刘芯源如是介绍衡水内画制作过程。此外,磁州窑、胜芳灯会、河北梆子等非遗项目,一一向游客们展现了燕楚文化的独特魅力。

沧州铁狮子周围环绕着运河形态的飘带。

在山东展区,被誉为“文化泰山”的孔子雕塑首先映入眼帘。大运河养育了山东段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滋养出了独具特色的非遗精粹。在山东展区,山东快书、泰山皮影戏等非遗项目,在方寸舞台间,演绎乾坤,叙说着熠熠生辉的齐鲁文化长廊故事。

孔子雕塑。

古都遗韵深厚,流传至今仍流光溢彩,歌舞曲艺繁茂、代代相传仍生生不息......在河南展区中,唐三彩、钧瓷、汝瓷、绞胎瓷等,各有特色。展区上方的牡丹花造型与下面的牡丹花型展台相呼应,向游客展现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风采。

洛阳牡丹花会为国家级民俗。

皖地之间,汴河流淌、淮河中流、长江滚滚,奔流滋养出白墙粉黛、笔墨纸砚的风雅。宣笔、宣纸、徽墨、歙砚自古闻名,在安徽展区,徽州“文房四宝”展品引来了不少游客的驻足欣赏。

在安徽展区展出的宣笔。

江苏展区的苏绣作品《千里运河非遗大观长卷》令人震撼。据刘芯源介绍,这是由16名绣娘每天工作15个小时,历时4个月完成,描绘的就是运河流经8个省市的代表性建筑景观,以及41项非遗项目。

苏绣作品《千里运河非遗大观长卷》。

走过“江苏段”,来到大运河的尽头——“浙江段”。一组动态装置生动展示了茶叶经摊放、青锅、成条等炒制工艺后,变为一杯龙井茶的全过程。东阳木雕《好运连绵》运用多层叠雕的技法,因不施深色漆,其色泽清淡,同时保留了原木的天然纹理和色泽,显得格调高雅。厅内还展示着有类玉之美的龙泉青瓷,釉色青翠,工艺精湛。

动态展示龙井茶制作的全过程。

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总览厅,所到之处皆可感受非遗精粹。当游客走向尾厅,脚底是投影出的河流,一个个非遗随着光影移动,往复循环。“大运河从历史深处流淌而来,是流动的血脉。大运河文化的赓续灿烂源于运河的流动不息,运河沿岸人民世代相守、共创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唤起千年大运河的新生机,这里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尾厅后记如此写道。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每日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