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如何讲好黑白两道、警匪对抗的影视故事

2023-08-30 09:33:37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郑焕钊

以黑白两道、警匪对抗为情节主线的影视剧,产生了刑侦剧、警匪剧、扫黑剧、谍战剧等广泛类型,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近年来,在“悬疑+”的框架下,上述类型剧呈现出日益融合的趋势,出现了《沉默的真相》《狂飙》《尘埃十三载》等爆款作品,推动着国产影视剧的创新。随着精品剧集的涌现,观众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如何保持该类型影视剧的应有水准,实现推陈出新,正成为考验影视创作生产者的一道难题。犯罪悬疑剧《消失的十一层》从播出到收官出现了高开低走、口碑严重下滑的现象,为探讨该类型影视剧的标准与创新等问题提供了契机。

《消失的十一层》海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类型的极大包容性和表达的高度融合性,正是近年来这类影视剧成为热门赛道的主要原因。该类作品具有极大的涵盖性,黑与白、警与匪的对抗背后,是权力与人性的博弈,既能触及人性的复杂隐微、人性与社会环境的变迁,还能够辐射到现实生活的广阔地带;而刑侦过程中所包含的严谨精密的烧脑推理,悬疑视点所带来的强烈心理冲击,更是极大提升了作品的观赏效果。这为悬疑、刑侦、扫黑、谍战等不同类型的影视剧提供了类型融合的广袤空间。然而,融合并不是简单将类型元素拼凑到一起,而是在融合基础之上进行精准定位,否则会导致类型的杂糅与叙事的混乱。

《消失的十一层》口碑下滑,从根本上在于类型定位的杂糅混乱所带来的叙事失焦。该剧根据小说《掩盖》改编,讲述了一桩隐藏六年的矿难案件背后官商勾结、警匪对决、兄弟较量的故事。富商孟川生在金川市一手遮天,为了名利作恶多端,让很多冤魂深埋矿井11层,而其“一奶同胞”的弟弟、金川市公安局副局长曲江河作为坚守正义的代表,奉命追查6年前矿难事件,在查案屡屡受挫后,意识到警方内部甚至更高的位置也许存在着叛徒及保护伞,不惜自污打入敌人内部,挣扎在法与情的边缘,徘徊于光和暗的界线,最终成功将犯罪集团绳之以法。

与原著重点揭示案情侦查重重受阻的官商勾结、权力腐败的明确定位不同,剧集因定位模糊而使各方面表达左支右绌——既试图表现曲江河与孟川生兄弟之间的法与情的博弈、又想要表现“花园湖”项目背后长期的官商勾结;既想成为打击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的扫黑剧、又想成为悬疑推理和打入敌人内部的间谍剧——这种“既要……又要”的创作形态,导致每个类型的表达都存在明显的问题:作为扫黑剧,孟川生背后上至副省长下至乡长种种恶势力如何重重打压和阻挠警方的侦查却没有成为表达的重点;作为谍战剧,却在一开始就已经将黑白人物和警队内鬼都和盘托出,没有留下任何悬念的空间;作为人性博弈的社会推理剧,没有揭示曲江河与孟川生之间的兄弟性格的形成及其人性博弈的复杂过程,而如果是烧脑推理剧,则因为主角的“上帝视点”与众多角色“记忆视角”的大量介入,导致悬疑视点的缺失,以及吸引观众“烧脑”的刑侦推理的缺位。可以说,任何一种吸引观众的最核心的叙事要素,在剧中都被排除了:复杂的权力保护伞的揭示、情法关系的人性挣扎,以及侦查推理的沉浸,皆因“都想要”而“什么都没有做到”。

这种类型定位的模糊,更因为表达上的粗制滥造而凸显出了叙事的缺陷:

首先,人物的扁平化甚至降智化所带来的人性深度的表达缺陷。黑白警匪之间的对抗,是一场复杂的权力、社会与人性的博弈过程,因此,人性的复杂性和成长性是构成该类型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刚需”。《狂飙》中高启强这一形象的成功,就在于其人性逻辑和性格逻辑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和说服力,但《消失的十一层》中,孟川生的形象过于扁平。一方面缺乏该人物应有的深度,尤其是特定情境下角色的狰狞面目过于肤浅,不符合这一人物本身的城府。另一方面缺少对人物弧线的刻画,性格发展逻辑未能建立,兄弟之间复杂的关系未能合理地表现。此外,剧中黑白两道的人物过于泾渭分明,甚至像卓越这类的警察形象存在降智化的问题,导致人性之间的多层次博弈关系未能被有效建立。

其次,情节的偏移和细节的冗余导致的叙事失焦。对犯罪刑侦悬疑剧而言,犯罪与刑侦线索的环环相扣、警匪之间的博弈的斗智斗勇,都极大地依赖于情节的紧凑和细节的准确,以此来建立叙事的逻辑合理性。俄罗斯著名剧作家契诃夫曾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在第一幕里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在第三幕枪一定要响。但在《消失的十一层》中,寻找野人的情节、盯着马队长的情节出现中断漂移,更存在着包括录音熊在内的大量的细节冗余。

再次,证物证人存在着明显的合理性缺失。证人证物是犯罪刑侦悬疑剧中的重要功能要素,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否直接关涉叙事的专业性。《消失的十一层》中,作为关键线索——被冷冻了6年的小女孩这一情节,就存在大量不合理之处:女孩由谁冷冻的?这一证据如何避免被邱家毁灭?作为证人的野人罗江何以逃过孟川生的毁灭而存活?

因此,《消失的十一层》存在的可精进之处,正在于其定位的模糊所带来的叙事失焦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物塑造、情节细节和证人证物方面的合理性缺失。相比之下,《狂飙》《他是谁?》《尘封十三载》等剧集的优异口碑,则在于其类型定位的精准把握以及生活逻辑的精打细磨。尽管黑白两道、警匪对抗为主线的影视剧仍存在着类型和表达的高度融合性,但对创作生产者而言,却不能以类型的简单杂糅了事,而是要进行主导类型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贴近该类型人物塑造的复杂性、情节元素的紧凑性、叙事细节的准确性,以及证物证人的合理性等创作要求,不断潜心打磨,才能真正保持该类型剧集应有的水准,实现剧集表达的创新。

(作者系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关键词:

相关阅读

Copyright   2015-2022 每日技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